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

2013/10/13@ To the Last Man! 戰報 by DVE



BGG連結:http://www.boardgamegeek.com/boardgame/21414/to-the-last-man

參考介紹文:http://war-gamer.blogspot.tw/2013/10/to-last-man-by-fraser.html


這場To the Last Man!(以下簡稱TtLM)開在戰棋團第49次聚會:

http://war-gamer.blogspot.tw/2013/10/49.html,用1914年劇本,基本規則。


參戰玩家

德國:原PO,之前玩過一次1915年劇本(沒玩完),也是扮演德國。

協約國:Rosso,遊戲主人。之前左手打右手自己推過半次。


1914年劇本開局配置:


開局配置照片:

 
1914年

TtLM對於我方區、交戰區、敵方區的移動,以及發動戰鬥有比較嚴格的限制,必須要打

出進攻牌,才能移入敵方區或發動戰鬥。而補充手牌和生產部隊,都是要在一個回合最

後的生產階段,耗費補給點購入。第一回合(1914年夏天)德國有15張手牌,協約國只

有8張。德國的部隊數目,也壓倒性地比協約國多。模擬了1914年一戰剛爆發的時候,

德國在軍力上的優勢。


依照施利芬計畫,德國主力的三個軍團,配置在地圖北側的德國-比利時國界。遊戲一

開始,德軍便全力進攻比利時。同時將南側德法邊境的軍團慢慢往北調,尤其是配置在

南方的火炮單位。靠著優勢軍力與攻城砲的威力(一般單位進攻擲骰只有1命中,攻城

砲只能攻擊要塞,但1-3都算命中),德軍很快攻下了德國與比利時邊境的烈日與安特衛

普兩座要塞,朝比利時境內最後一座要塞:Namur進軍。


Namur會戰,1914年夏天最大的戰役:

 
協約國集合了兩個法軍軍團,與德軍在Namur交戰。1914年秋天,德軍原本在南側戰線

的第二門攻城砲與火砲單位,也調動到了比利時境內。德軍遂發動全面攻勢,擊退了

Namur的兩個協約國軍團並消滅要塞。攻下Namur後,德軍留下一個軍團與攻城砲,將軍

力集中在另外三個軍團,追擊撤退的法軍。


這次進攻德軍打出了Surprice Attack的事件卡:TtLM的開火順序,是飛機纏鬥-攻方

火炮開火-防守方全面開火-進攻方全面開火。每一個階段結束,會立刻結算損失。因

此進攻的時候,火炮可以開火兩次。而Suprice Attack的效果,是讓一場戰鬥略過飛機

纏鬥與攻方火炮開火兩個階段,直接進攻方全面開火-防守方全面開火,換句話說進攻

方不用先承受防守方反擊的損失。


這一戰德軍三個軍團、17個單位全面進攻,但意外的結果發生了──17骰竟然完全沒有

命中!這讓德軍不只消耗了兩張手牌(進攻牌、Suprice Attack),反而得承受法軍反

擊的損失。更關鍵的是,法軍省下了原本要用來抵消戰損的手牌,一個軍團主動從凡爾

登往北進軍,攻擊德軍留在Namur、戰力最弱的軍團。在南側的戰線,法軍兩個軍團主

 動進攻,攻擊德軍唯一留在南方的第七軍團。這兩次進攻成功消耗了德軍所有的手牌來

抵消戰損,也讓德軍的攻勢大大受挫。


為了防止南方戰線的潰敗,德軍不得不將補給點用來補充第七軍團的損失,並進行壕溝

化鞏固防守(壕溝化的步兵單位,防守時1-2都算命中,相當於戰力加倍)。之前進入

比利時的法軍雖然也退回了法國境內,但隨著法國與英國增援了新的軍團,德國開局的

手牌優勢已經耗盡。只能先維持住戰線,將軍團壕溝化並補充單位,伺機再發動攻勢。


1914年戰況圖,灰色是德軍進軍方向,藍色是協約國進軍方向,棕色是對峙的壕溝戰線:




1915年

隨著法國-比利時交界的戰線陷入焦著,德軍的進攻焦點,也從比利時轉移到了南側德

法邊界的凡爾登。德軍此時的內心其實相當著急:依照1915年劇本,德軍應該已經推進

到了法國境內,拿下色當與Maubeuge兩個得分區。但此時德軍在北側的前線部隊,卻還

都在比利時境內。


德軍進攻凡爾登,法軍三個軍團進攻德國南側領土:http://i.imgur.com/1YYId8M.jpg


會選擇進攻凡爾登,是因為此時凡爾登只有一個法國軍團防守。德軍有兩門攻城砲,進

攻效率比較好。於是德軍將北側戰線大多數的火炮單位南調,用兩個軍團進攻凡爾登。

雖然成功讓凡爾登要塞的戰力從4降到3,但幾輪進攻骰運都不算好,法軍用手牌以及步

兵單位抵銷或承受損失的同時,也讓更多軍團協防凡爾登。這一波德軍對凡爾登的進攻,

在法國移入第三個軍團強化防守時結束。在這段時間,北側的戰線德軍只用小規模的騎

兵單位,對協約國戰線的缺口:Artois進行騷擾。但隨著英軍增援了新的軍團,西部戰

線從南到北,都被雙方壕溝化的軍團與要塞鞏固。


1915年夏天與秋天,德國和協約國都進入了休養生息的階段:德軍累積了上限的八張手

牌,讓西線的軍團步兵補充到接近滿編。協約國受限於1915年手牌上限只有六張,法軍

的步兵單位比較少(反應德法人口與動員力的差異),英軍這時一回合又只能補充一個

單位(反映一戰剛開始的時候,英國尚未全面動員,而是先派遣志願軍),雖然1915年

協約國的補給點比較多(5比6),但卻沒辦法有效的運用。


1915年冬天,養精蓄銳的德軍攻勢再起。這次的目標不是開戰之初的比利時,不是1914

年尾到1915年初的凡爾登,而是凡爾登北方的色當!因為法軍的主力調動到凡爾登,和

凡爾登相鄰的色當防守自然變得薄弱,此時只有兩個軍團共六個單位。德軍兩個步兵滿

編的軍團進攻色當,還從凡爾登調來了火砲單位支援,並且打出了戰鬥事件:

Poison Gas!(毒氣!)


毒氣能讓炮兵的命中從1變成1-2,相當於威力加倍。面對這個突然的猛攻,協約國只能

用手牌勉強抵銷損失。這一波攻勢結束後,法軍撤回了之前在南側戰線進攻德國領土的

一個軍團,回到法國準備防守。凡爾登的法軍步兵,一部分也調動到色當補充損失。但

德軍的攻勢不只這一波;德軍再次打出了進攻牌──以及第二張毒氣。稍早的養精蓄銳,

德軍累積了足夠的進攻牌與戰鬥事件牌,就是要發動飽和攻勢,讓協約國的手牌不足以

抵銷損失,確實地消滅法軍單位。如果把炮兵開火兩次與毒氣的強化效果記入,一波毒

氣攻勢相當於30顆1點命中的攻擊骰,成功地消滅了兩個法軍軍團一半的單位。


1915年戰況圖:


1916年

延續1915年冬天的色當攻勢,1916年春天德軍再次發動猛攻。1916年德軍軍團的火炮上

限變成三個單位,因此進攻色當的德軍投入了全部的六個火炮單位,並且再次發動毒氣

攻勢(雖然被協約國用壞天氣卡抵銷掉)。協約國只能被動地用手牌抵消損失,並且再

次調動凡爾登的部隊防衛色當。1916年開始可以製造飛機,雙方馬上在色當投入了這個

最新銳的兵器。1916年夏天,德軍對色當發動了第四波毒氣攻勢,這一波進攻竟然有八

個命中,以34顆1命中的攻擊骰來說是超高的命中率。法軍終於承受不住這麼慘烈的損

失,主動從色當撤退。僵持了大約一年半的西部戰線,終於被德軍打出缺口。


因為調動了兩個軍團進攻色當,德軍的戰線在色當北方的Sambre變得相當脆弱,只有三

個騎兵防守。為了防止法軍主動攻擊這個弱點,德軍的策略是以優勢兵力持續對其他法

軍部隊施壓,讓法軍消耗手牌抵銷損傷,自然無暇主動進攻。德軍趁勝追擊,繼續攻擊

法軍從色當撤退到的據點:香檳。香檳也有一個法國要塞,德軍就將凡爾登的兩門攻城

炮移動到香檳,配合不錯的骰運順利地擊退法軍。協約國不得不把南側進攻德國本土的

軍團全部調回法國,甚至用鐵路運輸,將北側戰線的一個英國軍團也調來支援。

德軍突破色當,進攻香檳:


1916年夏天~冬天,德軍與協約國持續在凡爾登周圍的香檳、Chalons等地交戰。德軍

甚至趁著凡爾登的法軍,因為支援鄰近地區戰鬥而數目較少的機會,又發動了一波三個

軍團對凡爾登的進攻。此時德軍在北側戰線只有兩個軍團,Sambre與色當分別由三個騎

兵和三個壕溝化的步兵防守。南側德國境內有一個軍團防守,換句話說,德國在凡爾登

週邊投入了四個軍團。每次進攻,德軍都能調動十五個步兵、六個炮兵、飛機與攻城炮

各兩個,可說是壓倒性的局部兵力優勢。

1916年戰況圖:


1917

遊戲進行至今,已經經過大約七個小時、大約晚上八點半了。我和Rosso遂決定1917年

春天這個回合結束之後,就先結束這場遊戲。1916年結束時,凡爾登周圍德軍已經攻下

了色當、香檳和Chalons,僅剩凡爾登南方的Nancy還是法國控制。Nancy要塞是遊戲中

唯一一座戰力5的要塞,僅次於戰力6的巴黎要塞。但為了完成對凡爾登的包圍,德軍的

三個主力軍團強勢進攻,因為德國手裡有張保留很久的王牌──


Advanced Artillery Barrages(先進火砲連擊)!這張1917年開始才能使用的戰鬥事

件,可以讓炮兵從1命中變成1-3命中,相當於火力變成三倍,非常強力。這一波攻勢幾

乎耗盡了協約國手牌,但德軍的進攻不只於此──第二張進攻牌,加上第二張Advanced

Artillery Barrages!事實上Advanced Artillery Barrages總共只有兩張(註:同樣

是強化砲兵攻擊力的戰鬥事件卡,毒氣有六張),德軍從1915、1916抽到這兩張牌以來,

就一直小心地扣在手上。這兩波攻勢實在太猛烈,一次進攻相當於65顆1點命中的攻擊

骰。Nancy要塞就這樣一個回合就被德軍攻陷。


Nancy陷落同時造成了凡爾登的補給被切斷,凡爾登要塞以及三個法軍軍團各損失一個

部隊。這一回合德軍攻陷Nancy可說是相當值得。此時的遊戲計分是14分,處於平手區。


終局的南側戰場圖,德軍三個軍團攻陷Nancy要塞,防守的三個法國軍團全部往南撤退:


1917年戰況圖:


感想與心得

因為時間不夠,遊戲提前在1917年春天結束(理論上要打到1919年冬天)。假設遊戲繼

續進行下去,我從德軍的角度來看……覺得德軍會輸。比較1915劇本的起始設置,德軍

佔領了四個得分區(比利時、法國各二),東線戰場有五個單位加一分,總共加五分。

但這場到最後的1917年春天,德軍也是佔領四個得分區,東線戰場卻沒有加分。換句話

說和1915劇本配置相比,德軍1915~1916這兩年不只沒有多得分,反而還少了東線戰場

的一分。


這場遊戲最大的兩個轉折,分別是1914年秋天德軍打出Surprice Attack大舉進攻,卻

沒有命中任何一骰。以及1916年夏天,德軍在色當會戰全面獲勝。1914年這波德軍進攻

失利,讓法軍有機會反攻德國後防比較脆弱的軍團,使得西線提早在1914年秋天~冬天

就進入全面的壕溝戰。事實上當1914年進入全面壕溝戰之後,我就覺得這場德軍大勢已

去了:P。


1916年夏天色當會戰德軍大勝,讓德軍再次有了進攻的契機。這場勝仗不只打開了西部

戰線的缺口,逼迫法軍稍早進攻南側德國領土的三個軍團撤退。同時消耗了協約國的手

牌,讓協約國在1916年之後,再也沒辦法發動有威脅性的進攻。從色當會戰開始,德軍

完全掌握了戰局的流向。1917年春天攻下Nancy要塞,讓法軍戰力最堅強的凡爾登斷補,

算是讓德軍有不錯的收尾。



因為凡爾登斷補,1917年春天這一回合的生產階段,協約國沒辦法在凡爾登生產新的單

位。如果遊戲繼續下去,德軍應該可以攻下凡爾登以及法國最南方的兩個要塞,佔領三

個得分區。但儘管如此,我還是認為繼續打下去協約國會獲勝。原因在於北側的戰線德

軍防備太弱,基本上是一個壕溝化的軍團,面對三個協約國軍團。假設協約國生產戰車

並且攻擊命中,這會讓德軍軍團強制後撤,北側的戰線就會崩潰。尤其是色當北方的

Sambre,只有三個騎兵防守。1918年和1919年一開始,德軍還要各再扣2分/3分。除非凡

爾登的三個法軍軍團被全殲,讓德軍獲得額外的3分,這樣或許還有一點勝機。


這場我覺得協約國比較大的失誤,是讓德軍成功地用比較少的單位,牽制住協約國比較

多的單位。而且耗費太多手牌抵銷損傷,造成協約國到1916年之後,完全沒辦法主動進

攻,對德國戰線比較脆弱的部份造成威脅。這場德國在北側的戰線,用兩個軍團牽制住

協約國六個軍團,其中包含戰力較強的英軍加拿大與紐澳步兵團(攻擊骰1-2命中,是一

般步兵的兩倍威力)。南側德國境內的戰線,則是用一個軍團牽制住三個軍團。凡爾登

也是用兩個德軍軍團,牽制住三個法軍軍團加上要塞的四點戰力。


若我是協約國,我會提早將德國境內的三個軍團調走,只留下一個軍團配合法國要塞防

守。南側德法邊境是一連串的要塞,且德軍的主戰力在色當會戰結束前都在北側。靠一

個只有步兵的德軍軍團,要突破邊境的法國要塞非常困難。如果能調回兩個軍團,就可

以機動性地防守德軍進攻的地點,例如用三個法國軍團防守色當。


協約國耗費太多手牌抵銷損失,我覺得是減少了戰術上的失敗,卻沒辦法獲得戰略上的

成功。色當會戰後德國在凡爾登週邊發動的攻勢,都動員了步兵與炮兵滿編的三個軍團,

有絕對的局部戰力優勢。這種狀況下要化解德軍的進攻,最好的方式不是靠防守戰消磨

德軍的戰力,而是要主動進攻德軍戰線最脆弱的地點,逼迫德軍調動軍團回防。畢竟

1917年開始德國每年都會扣分,協約國只要拖時間就會贏。如果協約國能留下一張進攻

牌,最後一回合隨便移動一個部隊到凡爾登的相鄰地區接通補給,就可以避免斷補造成

的慘痛損失。


這場前期(1914~1915)德軍的骰運比較不好,例如1914年Surprice Attack這一波,

以及早期對凡爾登的進攻,攻城砲的命中率都偏低。但到了1916年之後,德軍的骰運只

能用「絕佳」來形容,幾乎每次進攻的命中骰數目都在期望值之上。因為TtLM是大量擲

骰的遊戲,短期的骰運不佳,長期來看都會被之後比較好的骰運補償。1916年色當會戰

德軍大勝,我忍不住在心中吶喊:「四十年前老毛奇辦得到,現在的小毛奇也可以!」


註:1870年普法戰爭,普魯士參謀總長老毛奇率領普魯士軍隊,在色當會戰包圍了法國

皇帝拿破崙三世率領的法軍,拿破崙三世投降。一次大戰前期,德國參謀總長小毛奇則

是老毛奇的侄子。



玩了兩場TtLM,雖然都是扮演德軍,但算是有了一點基本的心得:

1. 維持戰線非常非常重要

第一次玩這款遊戲的時候,我的策略是集中德軍的軍團,猛攻一兩個地點,試圖造成對

手沒有辦法補償的損傷。但因為TtLM可以用手牌抵銷損傷,加上壕溝化的步兵防守時,

戰力會變成兩倍。我控制的德軍就如同史實陷入泥沼,協約國的軍團卻從戰線的缺口滲

透,切斷德軍補給。因為TtLM部隊不能從交戰區直接移動到敵方區,只能從我方區移動

到敵方區。要阻止敵方軍團從戰線的缺口突破,只能先把部隊從交戰區後轍到我方區。

因此進攻敵方戰線的缺口,有時就能兵不血刃地逼迫敵方的軍團放棄進攻。


因為打進攻牌的時候,可以從相鄰區域調動部隊投入戰鬥。戰鬥結束再利用戰略撤退,

讓調來的部隊回到原處。維持戰線的完整與戰力的平均分配,不代表不能在進攻的時候,

於單一戰場集中優勢兵力。戰略撤退讓臨時調動的部隊可以回到原本防守的地區,不會

因為集中部隊進攻,造成戰線某些地方變得特別脆弱。這個技巧對軍團數目較少的德軍

尤其重要。


2. 控制部隊與手牌的使用,以少換多

TtLM的遊戲機制確實地反映了一戰的消耗戰;因為遊戲設計成易守難攻,而且要打出進

攻牌才能發動攻擊,一張手牌又要花一點補給點購入。假設進攻方的命中骰數,只比防

守方反擊的命中骰數多1,那麼進攻方其實沒有獲得任何戰果──因為進攻牌也是用一點

補給點購入的。因此發動攻勢或使用手牌,首先要考慮的,都是這個行動讓對手消耗的

補給點是否會比自己消耗的更多。


比方說毒氣這張讓炮兵戰力加倍的戰鬥事件,如果有六個炮兵參與進攻,你會預期效果

相當於增加了十二顆1命中的攻擊骰(炮兵進攻時會開火兩次),期望值是兩點命中。但

如果只有三個炮兵參與進攻,期望值就只剩一點命中,和卡片本身的價值相同。值不值

得使用這張事件牌,就有待斟酌。因為德國1914~1916每回合的補給點比協約國少,但

德國是先動的一方。如果沒有辦法掌握先進攻的機會,累積雙方補給點消耗的差異,到


中期之後只會越打越輸。



TtLM的遊戲機制、部隊token數目以及軍團編組,我覺得巧妙反映了一次大戰的戰況:

1914年一開始,德國的手牌與部隊數目壓倒性地比協約國多,呈現出一戰初期德軍勢如

破竹的進攻力。但隨著壕溝化的限制解除,數目較少的壕溝化部隊也能抵擋住數目兩倍

甚至三倍的進攻,戰況自然陷入了膠著。因為敵方區─交戰區─我方區的移動限制,雙

方都會儘量填滿戰線的缺口並且壕溝化鞏固防守,如同一戰西線的戰壕,從瑞士一路延

伸到北海。隨著遊戲時間的推移,毒氣、飛機、戰車、突擊兵等新單位與新戰鬥事件的

效果,也如同一戰史實,雙方試圖使用各種新兵器與戰術突破壕溝戰的僵局。德國與協

約國的手牌上限和補給點的消長、英軍與美軍部隊和德國新軍團的投入戰場,也恰如其

分地表現出德國與協約國在經濟力與動員力的差異,和國際局勢的推移。



如果想嘗試一戰背景的非六角格、卡牌驅動戰略級戰棋遊戲,也不討厭大量的擲骰,

TtLM相當值得一試:)!

沒有留言: